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副總裁孫英表示,解決裝配式建筑技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就要吃透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時代發展特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標準院”)隸屬于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在建筑產業化領域以標準制定、領先技術和示范工程確立了權威的行業地位。日前,標準院成功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一批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副總裁孫英表示,解決裝配式建筑技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就要吃透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時代發展特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兩年,裝配式建筑在國家的大力推動與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取得喜人成就,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
尋找更加市場化 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基于標準院已經有相當多的裝配式建筑相關實踐,孫英總結了6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一是關于對裝配式建筑理念的認識問題。裝配式建筑應由主體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內裝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四個系統全面裝配而成。不少行業人士把裝配式建筑簡單等同于主體結構系統的裝配,又把主體結構系統的裝配等同于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這些認識是片面的。
二是缺乏一體化集成設計。裝配式建筑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兩個一體化”集成整合的特征,即全專業的一體化,包括建筑、結構、水、暖、電、裝修等;全過程的一體化,包括策劃、設計、生產加工、施工安裝和運維等。這“兩個一體化”,要以建筑設計為龍頭進行整合集成。
三是忽視結構安全。裝配式建筑是百年大計,特別是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必須對結構安全風險足夠重視。由于目前缺少可操作性強的連接技術和專業化施工隊伍,鋼筋連接主要靠現場手工操作,難度很大,甚至出現現場偷斷鋼筋的問題。此外,混凝土澆筑灌漿密實度也難以保證。
四是與制造業結合不夠緊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要與制造業密切配合聯動。一方面,裝配式建筑必須以極大豐富和高質量的工業化部品為支撐;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給制造業帶來機會,對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有很強的拉動、提升和促進作用。
五是內生動力不足,未能與市場很好接駁。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成本平均高出傳統建筑10%~15%,并且由于片面強調主體結構裝配,未能充分體現建筑成品的高品質,所以用戶缺少良好的體驗和獲得感。因此,必須找到裝配式建筑發展更加市場化、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六是以BIM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化支撐不足。裝配式建筑技術與BIM技術的結合,具有必然性。
推動技術進步 成就建筑夢想
“我們要以對國家、人民和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正視裝配式建筑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注重樹立正確理念,加強技術研發,培育內生動力,激發市場活力,這樣才能使建筑產業現代化帶來的高品質產品和綠色生態效應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支撐可持續發展。”孫英樂觀而堅定地說。
標準院將重點推進4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始終堅持以科技引領發展之路,重點圍繞裝配式鋼結構技術、裝配式內裝技術等行業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科研攻關,推動成果轉化,不斷鞏固技術優勢,培育核心競爭力,始終立于裝配式建筑發展前沿,帶動和引領行業發展。
二是充分發揮設計優勢。當前,設計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成為制約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瓶頸問題。標準院將充分發揮自身人才和技術優勢,做優做強做大裝配式建筑設計業務,運用BIM等先進手段,實現設計的一體化、精細化,全面帶動行業設計能力提升,增強裝配式建筑的普及性和可獲得性,真正為人民群眾打造綠色、科技、宜居的建筑空間。
三是積極推進以設計為龍頭的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是四大系統的集成整合,而工程總承包是實施中全生命期的集成整合,是現階段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裝配式建筑最為有效的途徑。不同于傳統現澆建筑,裝配式建筑的高技術含量能夠讓設計單位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
四是為國家和行業提供技術支撐。標準院將秉承“推動技術進步、成就建筑夢想”的企業使命,為政府提供技術服務,發揮智囊和參謀作用;積極組織編制裝配式建筑領域急需的標準規范和標準設計,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有效開展行業技術交流與人才培訓,發揮引領作用,推動行業發展。
文章來源:廈門市建設工程造價網